&esp;&esp;只不过现在一切都还在试运行阶段,整个大梁现在也只有寥寥几个皇商,并且现阶段还没有什么显著的成就。不过这一切表现在政策上来看,就是对商人的管控松弛了。
&esp;&esp;经商之人不可从政,这一点没有改变。但是商人的后代,如果不从商,也可以像其他普通百姓一样参加由朝廷组织的各类考试。但是就算是考中之后,也不可以继续从商,如果从商则会取消资格。
&esp;&esp;和其他封建王朝类似,大梁也是一个集权于中央的王朝,皇帝至高无上。大部分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。这个针对商人群体的改革推行了好几年了,今年基层才有了风声。
&esp;&esp;看样子是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了。大概很快这套体系就要正式被推行了。
&esp;&esp;如果苏慕宁知道这一切,一定会大呼一声: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!
&esp;&esp;董先生的悉心开导让孔善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倒真是他魔怔了,这么多年他娘和三哥、四哥辛辛苦苦把他供出来,又怎么能不盼着他好呢?
&esp;&esp;倒是他,偏听于人,错怪了娘和两位哥哥,这回大概是真的伤到了他们的心了吧。
&esp;&esp;这个月来他平日里除了去书院带启蒙课,就是帮着书店誊抄一些书,这才攒下一些钱,留下家用的,他只想把这些都拿来交给娘。他心底的愧疚不是这几个钱就能解决的。
&esp;&esp;娘说她带着三哥、四哥在镇子上面开了一家食肆的事情,他当然知道。其实,食肆开业的那天他也去了,但是他好像没有勇气面对娘了。孔善德只敢缩在人群里远远的看着满脸幸福的娘、哥哥嫂子们,还有小侄女们。
&esp;&esp;那个时候他突然觉得他就是一个局外人,明明这些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,为什么他又感觉他离他们那么远呢?
&esp;&esp;其实他有时候给书店老板去送抄好的书的时候,会故意绕路经过民财食肆门前,看着里面忙碌的孔家人。孔善德意识到自己真的错了太多,也亏欠了他们太多,大概是这辈子也还不清了吧。
&esp;&esp;民财食肆的牌匾他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遍,他当然知道民财食肆的意思是什么:民是善民的民,财是善财的财,民、财合起来就是三哥和四哥。
&esp;&esp;他当然明白娘的意思。
&esp;&esp;他也没有任何不满,他明白这都是三哥和四哥该得的。都是他们在为了食肆付出忙碌,食肆的收益当然与他这个没有任何付出的人没有关系。
&esp;&esp;只是,娘已经好久没有来镇上面看他了。
&esp;&esp;孔善德有些不习惯,从前孔苏氏每个月都要拿着鸡蛋带着孔宝儿来镇上看孔善德好几次,有时候还会给他塞一点钱。
&esp;&esp;当时孔善德还会觉得孔苏氏有点烦,可是等到他娘眼中不再有他的时候,孔善德才醒悟他娘对他的好,他也是很在乎他娘的。
&esp;&esp;原书中上一世、上上一世,一辈子都泡在蜜罐子里的孔善德并无察觉这一切有多么珍贵,也许等到孔苏氏百年之后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。
&esp;&esp;但是,那时也早已追悔莫及。
&esp;&esp;还好现在的孔善德醒悟的早,要不然等到来不及的时候,他也只能眼睁睁的一切成为遗憾。
&esp;&esp;见这臭小子是真心要把这个钱给她的,再看看孔善德诚恳又略有愧疚的眼神,苏慕宁心里有了底,同时又感到有些欣慰。
&esp;&esp;如果这个孔善德真的是个没救的,她也只能忍痛当作没有这个儿子。但是现在的苏慕宁是孔苏氏,孔善德到底是她怀胎十月又满怀期望的孩子,真到了那个时候,她这个当娘的心里得有多难受呢?
&esp;&esp;苏慕宁也不知道。
&esp;&esp;她只知道孔善德也是个好孩子,只是性子没有养好,有些执拗和呆板。这样就好,她年纪还不算大,她还可以好好陪着这些孩子们,看着他们越来越好。
&esp;&esp;苏慕宁这次没有拒绝,她把孔善德给她的钱郑重其事的收了起来,说道。
&esp;&esp;“好,老五,那这钱,娘就收下来了。”
&esp;&esp;见到孔善德悄悄松了一口气的模样,苏慕宁就知道做对了。
&esp;&esp;有时候孩子想要给父母什么东西,有些父母会心疼孩子而拒绝。苏慕宁认为这样做其实是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的。
&esp;&esp;父母子女的关系,其实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,只不过有着血缘这一层特殊的关系。
&